寻求心灵的和平(3/4)忍耐和生活的目的

评论:
字体大小:
A- A A+

属性: 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上,忍耐而不是把生活作为最大的追求,才是解决我们可以掌控的若干障碍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 比俩里·菲利普博士(艾布·奥斯曼转录自视听讲座)
  • 发布时间 28 Dec 2009
  • 最后修改时间 28 Dec 2009
  • 打印: 7,680
  • 查看: 32,025 (日均: 6)
  • 评论: 2.3 自 5
  • 评论人: 76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最好

The_Search_for_Inner_Peace_(part_3_of_4)_001.jpg现在我们回到先知穆萨和黑祖尔的故事上。他们渡过了河,遇到了一个孩子,黑祖尔故意杀了那个孩子,穆萨圣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干?那孩子是无辜的啊,可是他竟然杀了他。黑祖尔告诉穆萨,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有正信的人,而那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将是一个逆主者,对其父母的信仰造成危害,他会强迫父母不信仰安拉,所以安拉命令他杀死那个孩子。当父母发现孩子死了时,做父母的当然十分难过。可是安拉又给这对夫妇赐予了一个有正信的、更好的孩子。这孩子十分孝敬父母,善待他们。直到复活日,他们站在安拉的御前,接受审判时,安拉会给他们取走孩子生命的理由,他们最终会明白此道理,会感赞安拉的。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有些事,从其外表看,对人们似乎是不利的、消极的,有些事似乎是障碍,我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但我们必须把这些所谓的问题与障碍一定要抛在一边。

我们一定要坚信这些问题与障碍是来自安拉的,在这些问题和障碍中最终会有美好的结果,不管我们是否能看见这种结果。然后我们尽力去消除我们能够解决的障碍与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问题与障碍的本质,然后我们采取第二步,寻求消除它们的办法。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和障碍,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改变上,这是因为安拉说:

“安拉必定不变更任何民众的情况,直到他们变更自己的情况……”(《古兰经》13:11)

我们的自身是可以掌控的,我们能培养自身的忍耐性,而一般的看法是,人生来就有忍耐的特征。

《布哈里圣训实录》辑录:“一个人来见先知,问他需要干什么样的工作就能进入乐园。先知回答:‘不要生气。’”来见先知的这人容易生气,所以先知告诉他,要改变容易动怒的性格。根据先知的观点,改变自身与自身的性格是可以办到的一件事。先知还说:“凡是有忍耐之心的人(有意愿忍耐的),安拉会使他有忍耐的性格。”这段圣训也记载于《布哈里圣训实录》中。其意义是,虽然有人生来有忍耐的性格,但一般人也可以习得忍耐的品格。

有意思的是,西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主张,人应该向他人倾诉以释放胸中的怒气,不要憋在心里,否则,怒气会伤及人体。在他们看来,释放怒火是最好的办法甚至是唯一的办法。后来他们发现,如果人们一下子释放出心中的怒火,大脑毛细血管会爆裂的,这是发怒导致的结果。现在他们认为释放怒火是危险的,潜伏着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利因素,现在他们又主张抑制怒火。

先知告诉我们,努力做个有忍耐性格的人,即使我们内心的怒火如翻滚的沸水,我们依然应该忍耐,不要发火。但不能为了欺骗而假装忍耐、镇定,以培养我们所谓的忍耐的品行。只有做到抑怒的表里一致,我们表面的忍耐就成为我们内心忍耐的一部分,犹如圣训中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就能习得忍耐的品性。

以上方法中,论及培养忍耐品行的时候,我们要看看物质的因素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先知教育我们,如何看待物质的因素,他说:“你们不要看财富多、地位高于你们的人,而要看不如你们的人……”

无论你处在多么糟糕的处境,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批境况远远不如你的人。这是我们对物质因素的一个总的看法。然而物质似乎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怎样获得物质享受上,好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如果人们一定要这么做,那么他们至少不应该让物质享受来影响他们内心的平和。

在处理物质的方面,我们不应该把目光集中在物质条件比我们好的人身上,否则的话,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永远都不会满足。先知说:“如果给人满满一山谷的金子,他还想要另一山谷的金子。”[1]

有一句格言说:草的另一面总是更绿的。一个人拥有许多财富时,总想着拥有更多的财富。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追求财富,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不如我们的人身上。不论安拉赐予我们的财富是多是少,他已经满足了我们的基本所需,我们要记住安拉的恩典和慈爱。

关于怎样处理物质世界中所出现的事务,先知有一段圣训,这段圣训有助于我们把事关物质利益方面的事务置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国际上著名的史蒂芬·柯维[2] 所提出的“要事先办”原则,就是这段圣训最好的脚注。1400年前,先知为穆斯林制订了此原则。先知说:“无论是谁,以今世为目标者,安拉使他的事务混乱,使他时时感到贫穷的威胁。不过,他从这个世界上只能得到安拉为他规定的财富……”[3]

所以一个人追求的今世事务不可能同时汇聚到他那里,他本人要到所有他需要去的地方。如果他以今世为追求的目标,他必须就像一只被砍了头的小鸡,四处疯跑。安拉使他时时感到贫穷,无论他赚到多少钱,他还是觉得不够用。

股票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损失惨重,导致了一些人自杀。一个人有8百万元,投资中损失了5百万,还剩3百万。可是这个投资者觉得一切结束了。他没有看到生活中希望的所在,因为安拉让他看到的只是贫穷。



Footnotes:

[1] 《穆斯林圣训集》。

[2] 史蒂芬·柯维(Steven Covey),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3] 《伊本·马哲》等。

最好

文章的部分内容

查看全文

添加评论

  • 不对外公开

  • 您的评论在24小时内审核后发布。

    标有星号(*) 为必填选项。

同类中的其它文章

查看最多

日常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编辑精选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列表内容

您的上次访问
此列表当前为空。
按时间列表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最受欢迎的

等级最高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发送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打印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评论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您的收藏夹

您的收藏夹已空。 您可以用编辑工具条添加文章至此列表。

您的查看历史

'清空您的历史记录。